給浮費理財熱“降降溫” :適應性有哪些注意點?警惕營收承壓的負面影響 | 銀行理財觀察
來源:財聯社
在浮動費率基金產品火爆發(fā)行之際,理財公司不甘落后,開始試水浮動費率理財產品。
近日,一款采取“固定管理費0.25%+按收益分檔計收或有管理費”模式的理財產品發(fā)行,并得到投資者的追捧。浮動管理費率產品綁定管理人與投資者利益,讓管理人更關注產品業(yè)績,對改善投資體驗有一定幫助。
不過,業(yè)內人士也指出,浮動管理費產品對理財機構的投研能力和運營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并非所有產品都適合浮動費率。在改善投資者體驗方面,理財公司應該在提升投資管理能力和為客戶提供投顧類服務方面進行持續(xù)探索。
首款按收益分檔計收或有管理費的產品
招智睿遠平衡(安盈優(yōu)選)68期于7月8日開始發(fā)行,根據介紹,該款產品創(chuàng)新分檔費率模式,與產品業(yè)績掛鉤,與客戶利益綁定。
產品設置固定管理+或有分檔管理費率,其中固定管理費率0.25%/年;當產品年化收益率≤1.5%時,不收取或有管理費;當年化收益率在1.5%~4%之間時,收取不超過0.15%/年的或有管理費,總管理費率不超過0.4%/年;當年化收益>4%時,收取不超過0.25%/年的或有管理費,總管理費率不超過0.5%/年。
圖:招智睿遠平衡(安盈優(yōu)選)68期的管理費收取標準
另外,該款產品封閉三年,風險等級R3。在投資策略上,以60%以上的固定收益類資產打底;配置20%-40%的權益多元資產,精選高股息策略;適度加入與股、債低相關的中性、黃金等多元策略,豐富收益來源,力爭提升持有體驗。
事實上,理財公司在靈活費率產品上已有諸多探索。公開資料顯示,2023年,“凈值低于1不收管理費”的理財產品問世,招銀理財招卓價值精選權益類理財、興銀理財富利興合富達紅利混合類理財等成為最早的一批收費與否和凈值表現掛鉤的產品。而上述的招智睿遠平衡(安盈優(yōu)選)68期采用的類似浮動費率基金的“固定管理費+按收益分檔計收或有管理費”模式,為業(yè)內首例。
目前,市場上固定收益理財的管理費率基本在0.20%~0.30%之間。根據普益標準的統(tǒng)計,當前存續(xù)的約1200只混合類理財產品中,約650只產品采用了中低水平固定管理費(0.5%以下)+超額收益的管理費收取方式。招智睿遠平衡(安盈優(yōu)選)68期同系列的4期產品均采取固定管理費(費率0.4%-0.6%)+“累計凈值低于1不收管理費”的模式。
并非所有產品適合浮動費率,改善投資體驗需多管齊下
創(chuàng)新浮動管理費的招智睿遠平衡(安盈優(yōu)選)68期原定認購期7月8日-7月14日,發(fā)行首日即20億元募滿。招銀理財表示,預計后續(xù)還將擴容5億元額度,公司還會繼續(xù)探索運用各類創(chuàng)新機制,爭取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投資體驗。
目前,市場普遍認識到浮動管理費率的目的是實現管理人與投資者利益的一致性,實施浮動管理費率讓管理人更關注產品業(yè)績,對促進投資管理能力提升有一定作用,對改善投資者投資體驗有一定幫助。
不過,盈米基金研究院資管產品研究總監(jiān)張麗指出,投資者實際的投資體驗除了與管理人的投資管理能力有關以外,還與自身的投資目標設定、金融產品選擇、持有行為等一系列因素相關。
“浮動費率產品并不適用于全部產品,需要避免過于激進的費率設置方式對投資經理的投資管理行為產生負面影響,預期理財公司未來會審慎、有序的推動浮動費率產品的發(fā)行?!睆堺惐硎尽?/p>
另有業(yè)內人士認為,浮動管理費率機制適合波動較大、收益空間廣闊的含權類理財產品。推出浮動管理費率理財產品,將對相關理財公司的多資產投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普益標準相關研究指出,由于浮動管理費產品設計與風控的復雜性相對較高,這需要理財機構具備更強的投研能力和運營能力。如若理財公司在投研與風控能力方面的升級轉型較慢,短期內可能將同步面臨營收承壓的挑戰(zhàn)。隨著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推出浮動管理費產品,理財公司也將面臨更加激勵的市場競爭。
張麗認為,在改善投資者體驗方面,理財公司應該在提升投資管理能力和為客戶提供投顧類服務方面進行持續(xù)探索。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