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證券:7月進出口數(shù)據(jù)解讀 出口拐點尚未顯現(xiàn)
來源:中泰證券
研究員:張德禮
2024 年7 月,中國以美元計價的出口當月同比為7.0%,低于市場預期的9.5%,較前值8.6%亦有回落;進口當月同比7.2%,較前值-2.3%大幅回升;貿易順差為846.47 億美元,較前值990.47 億美元收窄,主因進口增速大幅提高。環(huán)比來看,7 月我國以美元計價出口環(huán)比為-2.3%,環(huán)比表現(xiàn)季節(jié)性偏弱,2022、2023 年對應的7 月環(huán)比分別為1.25%、-0.92%。
7 月出口景氣度有所回落,主要受海外經濟體需求趨弱、歐美部分關稅落地等、紅海危機對供應鏈形成擾動等影響。7 月全球制造業(yè)PMI 為49.7,是近7 個月來首次跌破榮枯線,歐美7 月落地的部分關稅政策或對出口形成一定擾動,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shù)(GSCPI)在7 月已連續(xù)第三個月回升。
分產品來看,7 月機電產品單月出口同比達9.8%,高于前值1.8 個百分點。
其中,集成電路出口同比27.8%,較前值23.5%回升明顯,主因原因可能是全球半導體周期上行。勞動密集型產品7 月當月的出口同比增速由正轉負,從0.5%下降至-4.0%,可能和南方臺風有關。
分出口區(qū)域來看,7 月中國對東盟、日本、韓國等經濟體的單月同比均有回落,分別回落2.87、6.86、3.28 個百分點,其中對日本出口同比由正轉負,除日元匯率大幅波動之外,也和日本制造業(yè)需求走弱相關。從對出口當月同比的拉動情況來看,7 月新興經濟體對出口的拖累更加明顯,這也和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相對較弱相一致。
進口方面,7 月,以美元計價的進口當月同比為7.2%,較前值-2.3%大幅回升,可能受半導體處于上行周期、國際大宗商品漲價與去年低基數(shù)等共同作用。
從產品視角來看,7 月主要進口商品中,超半數(shù)商品當月同比為正,在半導體上行周期背景下,相應的出口產品動能或帶動了相關進口需求;大宗商品進口同比普遍有明顯回升,低基數(shù)與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或是主要原因。
從進口區(qū)域視角來看,7 月中國自東盟、美國、韓國、中國臺灣、歐盟等主要經濟體的進口同比均有明顯回升。從對進口同比的拉動作用來看,7 月東盟、美國、韓國分別拉動中國進口當月同比1.69、1.57 和1.34 個百分點,日本對進口同比依然形成拖累。
總的來說,7 月中國出口邊際小幅走弱,除受到了全球制造業(yè)景氣度有所回落、關稅、紅海航運危機擾動供應鏈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外,可能也和7 月南方臺風沖擊中國向新興市場國家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有關。異常天氣的短期擾動結束后,在新興市場國家進口需求較強、美國經濟衰退概率較低的支撐下,我們認為年內中國出口仍有份額優(yōu)勢,中國出口的拐點尚未顯現(xiàn),外需將繼續(xù)支撐中國經濟。
風險提示:海外政策變動,經濟恢復不及預期,信息更新不及時的風險。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